8月3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成立大會在雁棲湖校區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與以往二級學院成立大會由副校長“坐鎮”不同的是,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丁仲禮,同時出現在大會主席臺并共同為學院揭牌。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中科院相關研究所所長、副所長出席成立大會,顯示出這個二級學院成立大會的特殊意義。
未來技術是指著眼于未來的、目前尚無法跟蹤模仿的科學技術。未來技術研究旨在探索人類能夠預期或未能預見到的,至今仍未被人類實現應用的,只有將來某一時期才被人類所掌握和使用的科學技術,一般具有“原創性、交叉性、顛覆性”的基本特征。如果歷史回溯到20世紀30年代,核磁共振現象就屬于“未來技術”。隨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信息等多學科交叉,核磁共振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測量模式,逐漸在醫學診斷、材料檢測、石油勘探等眾多行業中實現了廣泛應用,并相繼獲得六次諾貝爾獎。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一直非常關心國科大未來技術學院的論證、規劃和建設。他在分析國內外科技發展態勢時指出:“在若干重要科技領域,外部技術變革和內在矛盾正在推動一些基本科學問題的突破,而其結果可能會深刻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深刻影響社會發展的進程,深刻影響國家的國際競爭地位。我們必須及時分析科技發展的態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大幅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與產業化能力。”
據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丁仲禮院士介紹,國科大未來技術學院旨在探索研發著眼于未來的、能夠重塑人類生活、工業生產、商業消費模式乃至全球經濟革命性進步的技術。成立未來技術學院,就是希望推動我國科技水平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提供支撐,加速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引領產業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未來技術學院院長江雷認為,當前,我國正在研究的絕大部分技術,都是在別人已經研發成功的基礎上進行跟蹤、模仿并力求超越,但對于處在萌芽狀態的探索性的、有可能帶來重大變革的技術卻關注很少。與此同時,我國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培養也往往落后于產業需求,難以滿足當前產業變革急需的交叉復合型人才。由此導致我國技術創新原創力不強的問題持續存在,關鍵領域很多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許多重要產業的制造裝備、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水平落后。為實現我國科技水平“彎道超車”、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迫切需要圍繞未來可能產生的變革性技術進行前沿探索,迫切需要圍繞未來技術提前布局培養具有前瞻交叉思維的復合型科技人才,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國民經濟發展、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提供支撐,進而加速科學發現、引領產業發展。
按照規劃,經過十五年左右,國科大未來技術學院將形成一支在前沿交叉與未來技術科教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人才團隊,建成國際一流的復合型交叉人才培養基地和前沿交叉科學技術研究基地,形成5-7個在國際上獨具影響力的交叉學科或新興學科及完善的多學科交叉學生培養體系,成為國內前沿交叉科學與未來技術教育教學的典范,在前沿交叉科學與未來技術領域產生若干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引領和帶動新興領域的發展。
國科大未來技術學院按照中科院“科教融合”的體制機制構建,由中科院理化所作為牽頭建設單位,聯合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微電子研究所、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等研究所共同建設。學院下設7個教研室,其中腦科學與智能技術教研室由自動化所所長徐波研究員擔任教研室主任,光子與量子芯片技術教研室由西安光機所所長趙衛研究員擔任教研室主任,光物質科學與能源技術教研室由理化技術所李嫕研究員擔任教研室主任,仿生智能材料科學與技術教研室由理化技術所王樹濤研究員擔任教研室主任,生物芯片技術教研室由微電子所黃傳軍研究員擔任教研室主任,液態金屬物質科學與技術教研室由理化技術所劉靜研究員擔任教研室主任,基因組健康技術教研室由基因組所所長薛勇彪研究員擔任教研室主任。
未來技術學院怎么建設?丁仲禮認為,未來技術同現有技術的邊界很難劃分。既然是未來技術,就很可能找不到傳統意義上具有權威性的老師,而是需要有興趣、有激情,能和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長的老師。而每一個未來技術方向應該有不同的技術路線,每一條技術路線,都得有人去探索;不同技術路線之間,還要緊密合作、密切交流,這就需要特殊的人才培養體系。
據悉,未來技術學院不是從學科的角度去布局,主要從材料領域、信息領域、能源領域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核心關鍵問題出發,充分考慮領域之間的相互交叉融合設立研究方向。而學院的導師也將在全院范圍內遴選,不僅要年富力強、思維活躍、符合未來技術定位,而且愿意從事未來技術研究與教學、能夠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長。
據江雷院士介紹,不論是導師還是學生,未來技術學院都將實行動態進入和退出機制,學生有選擇專業和導師的自主權,有選擇研究方向和課題的自由。在學院內實行跨專業的雙導師制或導師團隊制等創新培養模式。
國科大將從國科大三四年級的本科生中嚴格遴選成績優異、有志于從事未來技術研究與探索的優秀學生進入未來技術學院學習。每學期結束后對學院學生進行嚴格考核,對不適合未來技術學院學習的學生分流至相關專業院系學習,同時接受優秀學生進入未來技術學院學習的申請。對于研究生,將主要招收推薦免試的學生,學院統一組織考試與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科研興趣、科研基礎及發展潛力。
在教學方面,未來技術學院不開設各學科的專業核心課程,凡是其他專業學院已有的課程未來技術學院不再開設,學生可以選修各專業學院的專業核心課。未來技術學院針對各研究方向開設各研究領域標志性的研討課、案例分析課、現場教學、及系列講座等,授課方式以研討式為主,營造導師、學生共同成長的氛圍。
成立大會由未來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中科院理化所所長張麗萍主持。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高鴻鈞院士,國科大副校長、中科院動物所副所長周琪院士,中科院理化所副所長羅二倉,學院教研室主任徐波、趙衛、李嫕、王樹濤、黃傳軍、劉靜等出席會議并講話。出席會議的還有中科院辦公廳主任喬均錄,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國科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董軍社,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周玉梅,國科大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兼材料學院副院長胡中波,有關研究所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未來技術學院部分導師和全體2016級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