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政校合作,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共培訓當地農民350余人。
培訓對象精準分類。細化新型職業農民類別,將新型職業農民劃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生產經營型主要包括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等;專業技能型主要包括較為穩定地從事農業勞動、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農業技術工人、農業雇員等;社會服務型主要包括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重點將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返鄉創業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和農村高中生、初中畢業生等作為教育培訓對象。
培訓措施精準實施。提供免費教材、實訓設備耗材、食宿等硬件學習條件。與當地農業部門共同制訂培訓班教學課程體系,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市場營銷、電商開店基礎操作和網絡零售平臺規則、農業政策與法規等培訓內容。采取“手把手、面對面”等方式進行現場培訓輔導授課、組織學員到產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觀學習和實操訓練等培訓形式。
檢查督促精準到位。加強培訓資金監督管理,專款專用,嚴格規定使用范圍和標準,不得用于“三公”消費開支及與培訓無關的接待消費、補貼發放等。建立資金監管機制,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實施“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不定期抽查和檢查監督培訓工作和資金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