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一年來,全區教育系統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推進重點、攻克難點、化解熱點,各項工作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推動我區教育事業實現了新發展。
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落實
一是基礎教育辦學水平持續提升。學前教育提前1年完成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二期工程,擴大了普惠性幼兒園資源。義務教育有34個旗縣(市區)通過國家均衡發展認定,累計通過61個,為全面通過打下堅實基礎。普通高中教育著力推動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自治區示范高中達到73所。特殊教育生均經費提高到6000元,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教育的全覆蓋。
二是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招生方面,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高職院校增加到15所,開展單獨招生的28所,職業教育“立交橋”更加暢通。技能競賽方面,繼2015年高職院校實現全國大賽一等獎零的突破后,2016年獲得一等獎2項;中職學校獲得二等獎6項。改革方面,實施學分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
三是高等教育吹響改革發展新號角。頂層設計方面,我區《統籌推進國內和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印發實施,“雙一流”建設拔錨起航。高校轉型發展方面,確定9所高校為整體或部分專業轉型試點,引導高校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強化特色、分類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面,召開全區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推進會,舉辦了第二屆自治區“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高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方面,河套學院成為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增列3個碩士一級學科點和2個碩士專業學位點,確定了12個自治區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高??萍挤矫?,培育組建了6個中心協同創新中心,高校新增16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3家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就業方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6.19%,超過全國平均水平8.3個百分點,其中蒙古語授課畢業生就業率同比提升3.92個百分點。
四是民族教育得到“優先重點”發展。立法保障方面,《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于2016年11月1日起正式頒布實施。辦學條件方面,組織實施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典項目“民族學校和民族語言授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確定項目學校40所。教育質量方面,實施“理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培訓校長教師9300人次,開展中小學蒙古文教材通審修訂工作。
五是育人機制不斷完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結合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等重大歷史事件,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啟動“易班網”建設,推動高校思政工作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語言文字方面,啟動了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內蒙古漢語方言調查項目;完成了15個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達標評估工作,促進廣大青少年在寫好“方塊字”、說好普通話過程中更好地感悟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統籌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和依法治教,進一步提高教育開放水平
一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立柱架梁”工作基本完成。2014—2016年列入教育部門牽頭落實的改革任務已正式出臺方案或實施意見的32項。備受關注的《自治區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并向社會公布,2018年實施。
二是校園足球改革快速推進。全區建成國家級足球特色校743所,自治區級特色校907所,覆蓋了全區50%以上的中小學;具有我區特色的“四級兩段”賽事體系初具雛形,全年完成四級聯賽9818場次,增幅超過15%。
三是依法治教扎實推進。運用“雙隨機”抽查手段,建立了“一單、兩庫、一細則”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網絡;組織實施了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工作。
四是教育開放的視野更加寬廣。制定了我區《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實施意見》,著力推動國內區域合作;吉林大學與我區簽署了校地合作協議,與我區5所高校對接了校際合作項目;積極打造“留學內蒙古”品牌,新增接受來華留學生學校3所。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多措并舉提高教育保障能力
一是全面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寄宿生住宿費補助政策擴大到城市義務教育學校,國家“兩免一補”政策在我區拓展為“兩免兩補”。
二是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改薄”項目開工建設學校1385所;全區88個旗縣(市區)納入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范圍;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項目安排學校36所;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工程投入1.14億元;校舍安全改造三年規劃建設任務如期完成。
三是進一步完善全覆蓋資助體系。發放資助資金50.05億元,惠及學生445萬余人次;國家助學貸款資助學生13.03萬人次,實現“應貸盡貸”目標。
四是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特崗計劃”,校長教師交流,退休教師、在職教師、高校畢業生支教等途徑,拓寬了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建立全區教師管理信息庫,加強了教師信息化管理。
五是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全區已有92個旗縣區建成“同頻互動課堂”系統,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99%,整體水平位居西部省區前列;“教育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自治區教育公共服務云平臺”項目進入實施階段。
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引領,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一是堅持學做結合推進學習教育。堅持學為基礎。高校工委制定了指導性文件和督導任務清單。各高校開展了“百米長卷寫黨章·千名師生頌黨恩”、“蒙漢文學習教育書法征集”等活動,學習教育在全區高校形成了聲勢、突出了特色。狠抓做為關鍵。加強失聯黨員、流動黨員、口袋黨員管理,在教育廳業務主管的112個社會組織中建立了73個黨組織,對沒有黨員的39個社會組織選派了黨建指導員。
二是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1+3”制度體系。完善責任鏈條。成立了自治區黨委教育系統工委。組織21所高校黨委書記年度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各高校全部開展了二級黨組織書記集中述職評議。提升隊伍能力。高校工委組織培訓高校黨委書記、副書記、組織部長180余人次,高校培訓黨組織書記6412人(次),進一步提高了黨務干部抓黨建的能力。
三是以黨風廉政建設新成效凈化教育生態。組織召開了全區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促進了“兩個責任”“一崗雙責”的落實。切實提高政治站位,配合自治區黨委巡視組完成了對教育廳黨組、14所本科高校黨委進行的巡視工作。